研習君語
山野修禊,流觴賦詩,一場千年前的蘭亭雅集流傳至今,除了詩畫創(chuàng)作,蘭亭文化亦在明清器物上煥發(fā)出新的生死悲歡、物我之思。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2位名士會于會稽山陰的蘭亭。在這一場集會中,他們飲酒賦詩、玄談游賞、放浪不羈、游目騁懷,不僅使王羲之留下了后世稱之為“千古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更使這場集會成為了流傳至今的一段佳話。
蘭亭雅集做什么?修禊、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制序。
修禊,一種古代民俗,常發(fā)生在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國魏以后始固定為三月初三),其時人們會到水邊嬉戲,清除污穢,并把美酒灑在水中,又用蘭草蘸上帶酒的水灑到身上,借以驅(qū)趕邪氣,祓除不祥。正如晉張協(xié)《洛禊賦》中云:“祈休吉,蠲百痾,漱清源以滌穢兮。”
明 沈時《蘭亭修褉圖》 故宮博物院藏
應劭《風俗通》中記載:按周禮,女巫掌歲時以祓除疾病,禊者潔也,故於水上盥潔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這一習俗來源于周朝的上巳節(jié)?!对娊?jīng).鄭風·溱洧》中亦記載春秋時男女秉蘭春游的場景,可見其源流甚遠。
曲水流觴則是一種文人游戲。客人席地坐于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在上流放下酒杯,讓其順流而下,觴停滯在誰的面前,誰就要取杯飲酒,賦詩一首。若作不出詩,就得罰酒三觥。
西漢 玉羽觴 ?;韬钅钩鐾?/span>
而游戲結(jié)束,王羲之集眾人詩文,以蠶繭紙、鼠須筆制序,書成俊雅飄逸、瀟灑清秀的《蘭亭集序》,因是修禊儀式所為,亦稱“禊貼”。
明 黃宸《曲水流觴圖》 故宮博物院藏
從南北朝開始直至近現(xiàn)代,后世文人學子紛紛效仿此風雅之舉,還使蘭亭雅集成為書畫器物中的經(jīng)典題材。永淳二年,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便率一眾好友曾在云門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蘭亭雅集,亦作序。
除此之外,還有白居易、沈佺期、屈大均等等文人墨客有禊詩傳世,故宮中甚至有一禊賞亭,正是取曲水流觴意而建,乾隆帝已至晚年,樂于仿古,蘭亭雅集之事亦不例外。
故宮禊賞亭
而古代器物中的蘭亭雅集文化,主要包括三種形式:用蘭亭圖、用蘭亭詩文、圖文兼用。又以僅圖畫的形式衍生出最多變化,直接繪制雅集圖畫的,或只取流觴曲水意的,或取山水意的,雖有差別,但大體不離山水雅集之意。
而用蘭亭圖又有兩種技法,一是繪畫,一是雕刻。繪畫多在五彩、青花、粉彩等瓷器上出現(xiàn)。
清康熙 五彩山水人物瓶 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青花《蘭亭會》筆筒 故宮博物院藏
雕刻實則是以刀代筆作畫,不過由于蘭亭雅集圖畫中人物眾多,背景繁復,此類主題的器物極為考驗工匠技藝,以深淺變化表明圖案層次,以線條曲直繪明物象人形。寶盒圓盤、文房用品、竹雕角雕等器物上均有出現(xiàn)。
明晚期 剔紅曲水流觴圖圓盤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剔紅蘭亭寶盒 故宮博物院藏
筆墨硯臺,不一而足。其中有一套御墨最能證明蘭亭文化受統(tǒng)治者青睞——乾隆四年,宮中制白色、黃色、綠色、紅色等七色墨,一色一套,一套二十六錠,每套中正有一錠為蘭亭修禊主題,色彩明麗,刻畫細致。
清乾隆 竹管蘭亭賞狼毫筆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蘭亭修禊綠御墨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蘭亭修禊圖石硯故宮博物院藏
另有在犀角、竹根等物上雕出繁復蘭亭雅集圖畫的做法。如此件犀角雕蘭亭修禊圖杯,采取螺旋式構(gòu)圖,與曲水流觴有同樣的曲折妙意,且杯用于飲酒,正合觴之用,其設(shè)計巧思令人贊嘆。外壁由下而上雕刻了23個人物,姿態(tài)各異,周圍蒼松老樹、高臺平地。上部主要用浮雕紋飾,下部則純用鏤雕,層次分明,技藝卓然。
犀角雕蘭亭修禊圖杯 故宮博物院藏
又如此件喬林款竹根雕刻蘭亭修禊圖筆筒,其紋飾層層下剔,成去地高浮雕效果。小小一筆筒上雕出六十余人物,且亭臺小橋、茂林修竹等亦不省略。景物雖小卻清晰可辨,圖案密集卻錯落有致,個個分明。
清 喬林款竹根雕刻蘭亭修禊圖筆筒 故宮博物院藏
最常使用繪畫的屏風自然也不會錯過蘭亭圖這一主題。這件紫檀木雕蘭亭圖插屏采用多層浮雕手法,使平面也能有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錯落觀感,近處亭臺里一人伸頸抱臂,饒有興致,似乎已躍然平面之上,栩栩如生。而遠處山溪修竹,曲水之旁人物林立,各有情態(tài),亦情趣盎然。
清 蘭亭修禊圖玉插屏(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第二類是僅用詩文作裝飾主題。據(jù)記載,王羲之手書的蘭亭真跡已隨唐太宗殉葬昭陵。其時留下的摹本主要分兩類,一為以褚遂良摹本為首的墨跡摹本,以馮摹的“神龍本”最為接近原作;一為歐陽詢摹本,刻帖“定武本”即源自歐本,為存世最佳的石刻帖本。器物中所仿照的詩文大多類此兩類。
《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傳唐褚遂良摹本) 故宮博物院藏
詩文或刻于靠背板上、或刻于文房用品上、或出現(xiàn)于屏風上等等位置,僅用詩文裝飾使器物風格簡素至極,唯有書法線條賦予其森森雅意和盈盈文氣。大道至簡的終極哲學,在此類器物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明 紫檀南官帽椅 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清 高晟刻翁方綱臨蘭亭序端硯 上海博物館藏
清 蘭亭序青玉插屏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紅木透雕螭龍捧壽鑲大漆刻灰蘭亭集序十二扇屏風
(點擊了解更多信息)
第三類則是圖文兼有,較為完整,此類器物多為屏風、擺件、筆筒等,因其可裝飾面積比例較高,才能把圖文均囊括于一器之上,卻又不顯繁縟繚亂。反而一器即是一圖,一器亦得詩畫之美意。
清乾隆 紫檀木雕蘭亭八柱八屜插屏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蘭亭雅集玉山子 明尼阿波利斯美術(shù)館藏
清 青玉刻乾隆御筆蘭亭帖如意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竹刻蘭亭雅集詩文筆筒(點擊了解更多信息)
蘭亭文化并不僅僅定格于永和九年,事實上,王羲之、謝安等參與蘭亭雅集的名流事跡本身亦和蘭亭文化有相通之處,而后世的效仿與創(chuàng)作更是一種對蘭亭文化的衍生與拓寬。
如王羲之好鵝,不僅因其從鵝的姿態(tài)中得成書法之大道,更因其是俯察自然之盛,是任誕率性之為,王羲之好鵝,實際上是一種魏晉風流之舉,實際上是一種文人超然物外、清雅出塵的不俗情志,與蘭亭雅集的文化內(nèi)核一致。
明 仇英《蘭亭圖》扇頁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青玉王羲之愛鵝圖意山子 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人物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蕭翼賺蘭亭序亦是蘭亭文化的重要衍生。相傳蘭亭序傳至七世孫智永和尚后,智永傳于弟子辯才。當時太宗對王羲之的《蘭亭序》魂牽夢縈,辯才和尚不承認自己藏有此寶。房玄齡于是舉薦監(jiān)察御史蕭翼襄助太宗取寶。蕭翼扮作普通人接近辯才后得觀《蘭亭序》真跡,卻故意說此乃偽造,辯才信以為真隨手放在幾上,此寶便被蕭翼取得獻給太宗。
畫面中辨才和尚和蕭翼對坐,一旁童子侍立。辯才和尚面露微笑,似在講談,而蕭翼恭敬聆聽,面色卻略顯奇怪,二人鮮明形象躍然紙上,一場陰謀徐徐展開。
宋 《蕭翼賺蘭亭圖》 故宮博物院藏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序圖(北宋摹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guān)于蘭亭的文化亦不能不提玉枕蘭亭,其傳說頗多,相傳賈秋壑得一石枕,光瑩可愛,使廖瑩中以燈影縮小法刻于靈壁石上,宛如定武本,缺損處皆全,人稱之玉枕蘭亭。實際上就是一種縮臨古帖,以便攜帶,隨時賞玩。明代甚至有將《蘭亭》縮于方寸之間者,其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微型書法。
明拓玉枕蘭亭(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蘭亭八柱即清乾隆四十四年,內(nèi)府奉敕匯集到的有關(guān)“蘭亭”的八種墨跡,包括虞世南摹本《蘭亭序》、褚遂良摹本《蘭亭序》、馮承素摹本《蘭亭序》、柳公權(quán)書《蘭亭詩》并孫綽《后序》、清內(nèi)府勾填《戲鴻堂》刻柳公權(quán)書《蘭亭詩》、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quán)書《蘭亭詩》、董其昌臨柳公權(quán)書《蘭亭詩》,清高宗弘歷所臨董其昌臨柳公權(quán)書《蘭亭詩》,把這八種墨跡同刻于石柱上,即稱之謂“蘭亭八柱”。
清拓《蘭亭八柱帖》虞世南臨蘭亭序故宮博物院藏
蘭亭雅集為何從魏晉到明清仍活躍在器物文化之中?除了天下第一行書的赫赫聲名,我們翻開《蘭亭集序》的原文,更能找到其精神答案。
蘭亭修禊,于自然之中攜知音好友游目騁懷,眼得其樂,心得其趣,堪稱極樂。但人俯仰一世,不過片刻,所好者難過百年,終有盡時,人生亦是如此,從誕生一刻,我們便在走向死亡的路上。極樂時生極悲之嘆,是魏晉文人們面對現(xiàn)實和人生蒼茫的真摯反饋,更是籠罩魏晉整個時代的哲學精神。
明 王寧甫《墨筆蘭亭圖》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并非一種庸人自擾的悲觀,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亦曾說:“向死而生,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毕蛩蓝艔涀阏滟F,故而此刻的享樂,才更能盡情;此刻的感情,才更有意義。生命只存在片刻,卻因用力活過而留下深刻印記,因得到記錄成為歷史上的永恒。
除了生死哲學,我們亦能在蘭亭雅集的器物中讀出物我精神。劉熙載曾在《藝概》中提到:“學書者有兩觀:曰觀物,曰觀我。觀物以類情,觀我以通德。”
類情即譬喻情狀,通德即遵循共同的道德。而工藝器物本身就是物我合一的終極產(chǎn)物,故而情狀是外象,通德是內(nèi)里,文人工匠作于器物之上的書畫或是其他設(shè)計,其實蘊納著對普世德行的推崇和追求。既表自身拳拳之心,又振世間渾渾之聵,故而,一場集會的美談才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