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椅起源于唐代的漢族傳統(tǒng)家具(唐 周昉《揮扇仕女圖》中有出現),圈椅最明顯的特征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造型圓婉優(yōu)美,體態(tài)豐滿勁健,是我們民族獨具特色的椅子樣式之一。而另一種中國傳統(tǒng)的椅具:交椅,便是有圈椅與胡床的變化融合而來。 明式圈椅巧妙的應用了工藝美術的設計原理,從選材、功能、工藝到裝飾等方面真正達到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結合工藝美術的審美角度,將明式圈椅的美學特征概括為以下幾點:意之美明式圈椅古樸典雅、簡潔流暢、色澤優(yōu)美,可以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材之美明式圈椅大都選用優(yōu)質的木材,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紋理與色澤,顯示自然的材料美,符合中國人“師法自然”的審美情調。
結構之美明式圈椅采用的是榫卯結構,榫卯與木料接合,堅固而美觀,不同的部位用不同形式的榫,既符合功能要求,又便于拆卸。
造型之美明式椅類的靠背板從側面來看都是呈“S”形,圈椅也不例外,這種形狀的曲線在中國的審美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張法教授認為,有關這種曲線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后天八卦圖中的一段話: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數往者順,只來者逆。其運行向乾一、兌二、離三、震四,然后轉回,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形成一個“S”曲線?!边@段史料不僅僅是對“S”形曲線的闡述,也是中國太極圖產生的理論源頭。所以在明式圈椅中,這種“S”形曲線的凹凸走勢不僅符合人體工學的要求,而且體現了太極圖中所蘊含的陰柔之美,亦有吉祥的寓意。
明式圈椅的裝飾少但精致,盡量避免繁縟的雕刻,以突出木材的本色。椅子在長期使用中會形成包漿,觸覺上如玉般潤滑,視覺上會產生琥珀般透明的效果。
文章來源:魯班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家具頭條立場。